【記者張舒涵專題報導】人人都有老師,他們與學生毫無血緣關係,卻被賦予要替他人的人生負責。教師是一項特殊的職業,有人談起影響人生的老師感嘆「恨死他了」;有人滿懷感恩說「生命中有你真好」。當今教師深受各界期待也飽受批評,教育部長吳清引用兒童教育學家福祿貝爾名言說:「教育無他,唯愛與榜樣而已。」
吳清基:厭惡學生 不配當老師「一個好老師要有愛心、熱忱和專業知能,不是只有知識而已。」吳清基還記得影響他選擇走入師範體系的恩師,是他就讀台南北門中學時的校長蘇金池。為了讓孩子適性發展,蘇金池不屈就家長壓力,堅持學生的全方位發展,讓學生快樂唱歌、畫畫、運動,蘇金池每天巡視校園,主動關心學生生活和學習狀況。
蕭曉玲:向學生學習才是王道「身為一個老師應該感謝各式各樣的學生一路相伴,學生也是老師的「老師」,讓老師反省自己。」曾因批評台北市長郝龍斌一綱一本政策,而被革職的前中山國中老師蕭曉玲認為,成績不是影響未來的要素,好老師應該懂得欣賞學生,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。
擔任教職後,蕭曉玲脫下威權外衣,與學生成為朋友,一起討論音樂、協助受暴學生解決家庭問題,她希望告訴學生,成績差並非世界末日,鼓勵學生適性發展。她也鼓勵老師勇於衝撞錯誤體制,「做一件對的事情,比賺許多錢或虛名更重要。」
宋佳倫:老師非聖人長期關注台灣性別運動、環境議題的宋佳倫認為台灣教育長期缺乏正確的性別認知。她國小時曾遭性騷擾,當時年紀小尚無意識性騷擾的嚴重,幾年來陸續接收各方資訊,提醒了她「應該感到羞恥」。高中時,宋佳倫終於在周記中向一名大家眼中的好老師尋求協助,料想不到,老師僅丟回一句:「這件事情很平常,不用想太多。」擱淺在她心中的痛處,直到近年才釋懷。
那莫.諾虎:社會就是我的老師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那莫.諾虎(Namoh Nofu)曾在媒體工作,演出「小地寶」小劇場,持續為土地正義發聲。那莫參與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參選人馬躍.比吼(Mayaw Biho)的「就是躍改變」音樂會,大聲吶喊:「就是躍,給孩子們一個正義的未來。」
高中老師曾告訴他:「你們考試加分進來,還不好好用功,跟上別人。」那莫認為,加分是環境資源分配不足、不平均時的手段,雖然有就學機會,但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造成標籤化。真正該做的是創造機會,公平分配資源,許多原鄉部落因人數少、效益不高都被廢校,孩子必須跑到十幾公里外就學,比起都市小朋友,更加深讀書的難度。
輟學的那莫感激過去的主管「大虎」,不在乎他毫無學歷、教導他技能。那莫表示,市場直覺跟經驗不是學校學得到的,對他來說,社會就是學校。
資料來源:
台灣立報電子報
0 意見:
張貼留言